关于惊蛰的古诗及赏析

惊蛰节气的特点是气温回升,雨水增多,偶有雷鸣。惊蛰节气在农耕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它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自然节令的反映。以下是关于关于惊蛰的古诗及赏析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惊蛰的古诗及赏析(一)水龙吟...

关于惊蛰的古诗及赏析惊蛰古诗

惊蛰节气的特点是气温回升,雨水增多,偶有雷鸣。惊蛰节气在农耕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它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自然节令的反映。以下是关于关于惊蛰的古诗及赏析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

关于惊蛰的古诗及赏析

惊蛰的古诗及赏析

(一)

水龙吟·惊蛰

元·吴存

今朝蛰户初开,一声雷唤苍龙起。

吾宗仙猛,当年乘此,遨游人世。

玉颊银须,胡麻饭饱,九霞觞醉。

爱青青门外,万丝杨柳,

都捻作,长生缕。

七十三年闲眼,阅人间几多兴废。

酸碱嚼破,如今翻觉,淡中有味。

总把馀年,栽松长竹,种兰培桂。

待与翁同看,上元甲子,太平春霁。

赏析:今日惊蛰,爬虫蛰伏的洞穴打开,一声春雷,唤起苍龙飞起,当年我们吴家的仙人吴猛,曾经乘龙遨游人间。仙人吴猛的脸颊像玉,胡须银白,吃饱了仙人所吃的胡麻饭,喝多了仙人喝的九霞酒。他喜爱城门外,一片春绿中的杨柳垂条,就把它们捻成了长生缕。

我以七十三年的冷眼旁观,看尽了多少人间兴亡,把酸碱都嚼破后,如今觉得只有平淡最有味道,打算把我的馀生时光,用来种植花草树木,和你老人家(指仙人吴猛)一起看这上元甲子六十年的时光,太平世界,春阳朗朗。

这首词想像大胆奇特,上阙由惊蛰春雷唤醒苍龙,联想到吴猛仙人乘龙遨游;下阙写自己看淡人世,归隐以笑傲烟霞。以想像中仙人的生活来对比自己的归隐生活,表现了作者逍遥人间的愿望。

(二)

观田家

唐·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廪物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赏析:“景常晏”指天晚。“劬”是劳苦的意思。“膏泽”指指雨下到田里。“闾里”指民间、乡里。

惊蛰,古称“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3个节气,更是干支历卯月的起始,时间点在公历3月5-6日之间。

“蛰”是藏的意思,指冬天时动物入冬后藏伏土中,不饮不食,以等待春天到来,就是通常说的“冬眠”。“惊蛰”指冬眠的小动物被春雷声惊动苏醒。

到了惊蛰节气时,天气转暖,渐渐有了春雷,所以诗中说:“一雷惊蛰始”。在春雷声中,钻在泥土里越冬的小动物感受到泥土的温暖气息,开始苏醒,并出来活动,它们好像是被春雷震醒的,也就是谚语说的:“春雷惊百虫。”

“春雷响,万物长。”惊蛰时气温回升,雨水增多,农耕开始,所以诗中说:“耕种从此起。”农谚也说:“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九尽杨花开,农活一起来。”

惊蛰:古称“启蛰”,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此前,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到了“惊蛰节”,天上的春雷惊醒蛰居的动物,称为“惊”。故惊蛰时,蛰虫惊醒,天气转暖,渐有春雷,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惊蛰时节正是大好的“九九”艳阳天,气温回升,雨水增多,农家无闲时。

霹雳:指又急又响的雷,是云与地面之间发生的强烈雷电现象。如:(唐)韩愈《送高闲上人序》:“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又如:曹禺《雷雨》第三幕:“雷声大作,一声霹雳。”

醒:本义是“醉酒后神志由昏迷到清爽”,也指睡眠状态结束或尚未睡着。本诗中是对冬眠也叫“冬蛰”物种而言的现象。某些动物在冬季时生命活动处于极度降低的状态,是这些动物对冬季外界不良环境条件的一种适应。熊、蝙蝠、刺猬、极地松鼠、青蛙、蛇、虫等都有冬眠的习惯和生理要求,到第二年春才“春雷惊百虫”,即“一声霹雳醒蛇虫”。

潇潇:形容风雨急骤。如:《诗经.郑风》:“风雨潇潇,鸡鸣胶胶。”

染:是指把东西放在颜料里使之着色。如:染料,染色,染坊。也指感受疾病或沾上坏习惯或接触到什么。如:染病,感染,传染,沾染。本诗中喻指在惊蛰时节大地“春雷响,万物长”,气温回升,雨水增多。阵阵春雨洒在上年寒冬时节枯萎凋零的各种草木上,使其枝叶返生,百花齐放,万紫千红;那春雨犹如染料般的神奇效果。

九九:是中国古代民间用来表示冬至后或夏至后八十一天日期的总称。冬至后的八十一天为“冬九九”,夏至后的八十一天为“夏九九”。此处指的是冬九九,在冬九九之中“三九”最为寒冷,而“九九”已进入第二年春天的惊蛰时节,并在此节气内整个冬九九结束。惊蛰节气有“九九艳阳天”之称。

风送暖:在我国的春天里,尤其是在惊蛰时节东南风压倒西北风,由东南海面吹来的暖气流使大地的温度渐渐上升。如左河水《立春》:“东风带雨逐西风,大地阳和暖气生。”

融融:指暖暖的,暖融融的,尤指暖到一种温和、舒适的程度。如:唐张籍《春日行》:“春日融融池上暖,竹牙出土兰心短。”

翠野:一般指翠绿色的平原旷野。此处具体主要指在乡村的野外所长出的青翠庄稼及田边地头的草木。

惊蛰这个节气有什么特征

我国古代将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描述已是桃花红、李花白,黄莺呜叫、燕飞来的时节,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了春耕。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的时候,此时过冬的虫卵也要开始卵化,由此可见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惊蛰雷鸣最引人注意。如“未过惊蛰先打雷,四十九天云不开”。惊蛰节气正处乍寒乍暖之际,根据冷暖预测后期天气的谚语有:“冷惊蛰,暖春分”等。

惊蛰节的风也有用来作预测后期天气的依据。如“惊蛰刮北风,从头另过冬”、"惊蛰吹南风,秧苗迟下种"。现代气象科学表明,“惊蛰”前后,之所以偶有雷声,是大地湿度渐高而促使近地面热气上升或北上的湿热空气势力较强与活动频繁所致。从我国各地自然物候进程看,由于南北跨度大,春雷始鸣的时间迟早不一。就多年平均而言,云南南部在1月底前后即可闻雷,而北京的初雷日却在4月下旬。“惊蛰始雷”的说法仅与沿长江流域的的气候规律相吻合。惊蛰节气人们要注意气象台对强冷空气活动的预报,当心冷暖变化,预防感冒等季节性疾病的流行。

启:指开始的意思。如:启用,启程,启动。

惊蛰节气谚语

冬虽过,倒春寒,万物复苏很艰难。

惊蛰节到闻雷声,震醒蛰伏越冬虫。

惊蛰不藏牛。

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

天气渐渐寒转暖,华北田野地化通。

惊蛰冷,冷半年。

惊蛰过,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

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

立春阳气转,雨水落无断;惊蛰雷打声打声,春分雨水干

过了惊蛰节,春耕不停歇。

惊蛰前打雷,四十五天云不开。

打雷惊蛰前,四十五日不见天。

节到惊蛰,春水满地。

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

春雷响,万物长。

惊蛰春雷响,农夫闲转忙。

二月莫把棉衣撤,三月还下桃花雪。

惊蛰有雨并闪雷,麦积场中如土堆。

节到惊蛰,春水满地。

惊蛰蛾子春分蚕。

介绍惊蛰节气的解说词

惊蛰,又名“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太阳到达黄经345°时。惊蛰于公历3月5—6日交节。

从惊蛰起,春耕正式开始,广大农民以农谚为依据,从事各种农事活动。惊蛰的主要生产是春翻、施肥、灭虫、造林。其中的灭虫还带有一定的巫术色彩。惊蛰的主要习俗有蒙鼓皮、驱虫、打小人、吃梨等。

惊蛰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化生长的现象。春雷始鸣,气温回升,昆虫萌动,“九九”已尽,“九尽桃花开,春耕不能歇”。物候:桃红李白,莺鸣燕来,布谷催耕。惊蛰万物萌动,细菌滋生,容易引发感冒发热和肝病发生。养生需注意防春温流感,饮食清淡养肝脾,多吃蔬菜清肠胃,早睡早起多锻炼。

本文内容(包含图片或视频在内)系用户自行上传分享,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作品内容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鱼捕头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文章地址:https://www.yubutou.com/11574.html

(0)
网友投稿的头像网友投稿
上一篇 2023年4月3日 22:17:07
下一篇 2023年4月3日 22:17:3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17896001082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2718562165@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