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古城位于我国哪个省「平遥古城的历史文化简介」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是一座保存极为完好的清代汉族城市的范例。古城共有6座城门,南北各一,东西各二,城墙四隅筑有角楼。城的中心为市楼,整个城池布局对称,特色鲜明,以市楼为轴心,以南大街为轴线,形成左城隍、右衙署,左文庙、右武庙,东道观、西寺庙的封建礼制格局。城池内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条巷纵横有序。平遥是19世纪至20世纪初期当时整个中国金融业的中心,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就坐落于此。1997年,平遥古城作为文化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走进平遥古城
 

平遥古城

平遥古城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公元前827年—前782年),自秦朝实行“郡县制”以来,平遥一直是中国最基层的一级城市——县治所在地,延续至今。平遥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目前唯一保存下来的明清时代县城原型。现存的古城总面积为2.25平方公里,城墙、街道、民居、店铺、寺庙等建筑,向人们展示了明清时期文化、社会、经济、建筑等发展的历史风貌。城中有始建于北魏的城墙、最早的金融票号“日升昌”旧址、体现古代县城礼序程式的街市格局、展现浓厚地方风格的3700多座民居。平遥民居基本保持原有格局,布局严谨,轴线明确,左右对称。现在城内的大部分寺庙建筑、县衙署、街巷,形式与格局大体未变,都保留了原来的历史形态,街道两旁的店铺多为17—19世纪的建筑。这些古色古香的建筑原汁原味地勾勒出明清时期市井繁华的风貌。

走进平遥古城
 

老街

走进平遥古城
 

游在平遥

平遥自古人杰地灵、名人辈出。西晋文学家孙楚、东晋玄言诗人孙绰、东晋史学家孙盛、清代中国票号业创始人雷履泰、平遥近代武术史上的奠基人 王正卿、漆品彩画家名师乔泉玉等均出自平遥。

古城平面呈方形,东、西、北墙方直,南墙随中都河之势蜿蜒而筑。平遥古城的城墙保存完好,城墙高为6—10米,墙顶净宽3—6米,周长6163米。城墙环周有72座敌楼,3000个垛口,象征着孔子的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据说这是激励守城的官兵谨记“习文修武”之意。在这里,起着军事防御作用的城墙,与孔子联系在了一起,体现的正是古人所说的“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文以辅国,武以卫国”。平遥古城设计严谨,雄伟壮观,据说是依“龟前戏水,山水朝阳”之法选址,素有“龟城”之称,系取意于永久和吉祥。古城共有6座城门,南北各一,东西各二,每座城门均为重门瓮城,瓮城顶建重檐木构城楼,城墙四隅筑有角楼。整座城池又是由城墙、街道、店铺、寺庙、民居组成的一个庞大的建筑群。

走进平遥古城
 

城墙

平遥古城是按照汉民族传统规划思想和建筑风格建设起来的城市。平遥古城众多的文化遗存,代表了中国古代城市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形式、施工方法和用材标准,也集中体现了明清时期汉民族的历史文化特色。平遥双林寺中佛教、道教、儒教等庙宇建筑都围绕中轴线有机布置,这种三教同奉的现象,就是兼容并包的三晋文化的一个体现。平遥民居是迄今汉民族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居民,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美学价值。平遥完整地体现了17—19世纪的历史面貌,为明清建筑艺术的历史博物馆。其古建筑及文物古迹,在数量和品位上均属国内罕见,对研究中国古代城市变迁、城市建筑、人类居住形式和传统文化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走进平遥古城
 

城墙

平遥古城3华里见方城门六道,南北各一,东西有二,形如“乌龟”,头南尾北,所以平遥城又称龟城。作为城的标志——城楼,在明代已有之,清康熙年间重修。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历代古城人民的多神信仰生动体现在文庙、武庙、城隍庙、清虚观、财神庙、双林寺、镇国寺等宏大建筑中,这些寺观庙堂香火不断,明清盛极一时。构成古城主体的民居宅地,商铺作坊,是在15世纪初随着晋商文化的中心城市逐步形成,而渐渐兴建起来的。到明清时期,形成了今天的规模。清代中叶,古城商业贸易一度兴盛,曾发展为全国的商业金融中心,南大街、东大街、西大街、城隍庙街、衙道街等主要街道的商铺鳞次栉比,车水马龙。清道光三年(1823年),日升昌票号诞生,平遥商帮迅速崛起,进一步促进古城贸易的发展。清代晚期,这里聚集了20多家票号,俗话说:“进了平遥城,金子银子绊倒人”形容当时平遥富裕的盛况。

走进平遥古城
 

,日升昌

走进平遥古城
 

古民居博览苑

古城内的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条巷也形成明清时期。西大街,西起下西门、东和南大街北端相交,与东大街呈一条笔直贯通的主街。著名的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就诞生于古城西大街,被誉为“大清金融第一街”。南大街俗称明清街,是平遥古城最繁华的街道。南大街为平遥古城的中轴线,北起东、西大街衔接处,南到大南门,以市楼贯穿南北,街道两旁,老字号与传统名店铺林立,是最为繁盛的传统商业街,清朝时期南大街控制着全国百分之五十以上的金融机构。被誉为中国的“华尔街”。整条街完全是古色古香的古式建筑,走在街上,让人有时光倒流之感。街道两侧商铺鳞次栉比,各色古玩、玉石银器、工艺品琳琅满目。小店都是砖木结构,有出售平遥特产的,也有特色小吃店、还有卖纪念品的……

走进平遥古城
 

古建筑

平遥古城民居,以砖墙瓦顶的木结构四合院为主,砖墙瓦顶、四合院落,拱顶劵门,门窗精巧,临街的宅门多建有装饰华丽的门楼。院落建筑布局严谨,左右对称,尊卑有序。大家族则修建二进、三进院落甚至更大的院群,院落之间多用装饰华丽的垂花门分隔。民居院内大多装饰精美,饰以精美的木雕、砖雕、石雕等,进门通常建有砖雕影壁,檐下梁枋有木雕,柱础、门柱、石鼓多用石雕装饰。整座古城的民居基本保持着明、清时代的格局和风貌。

走进平遥古城
 

古街

一座古城,就是一本史书,走进古城犹如置身在历史的瞬间,城墙、明清街、县衙、老街、古宅、票号、镖局、庙宇等都渗透着岁月的沧桑,依旧固守着昔日的华丽与精致。岁月荏苒,斑驳的墙体,古朴的院落,飞檐翘角,古街深巷,散发着浓郁的古韵。历史的记忆在古城体现得淋漓尽致。古城街市纵横,票号林立,商贾云集,时光仿佛瞬间倒流,让人联想到晋商繁华的岁月,昔日的繁华已成旧梦,但小城故事仍在演绎。

走进平遥古城
 

汇武林武术陈列馆

平遥古城的主要景点:城墙、明清古街、市楼、县衙署、日升昌、城隍庙、清虚观、文庙、雷履泰故居、蔚泰厚票号博物馆、中国钱庄票号博物馆、百川通旧址、中国商会博物馆、古民居博览苑、中国镖局博物馆、华北第一镖局、汇武林武术陈列馆、古民居博览苑、中国珍奇报纸陈列馆、双林寺、镇国寺等。

走进平遥古城
 

蔚泰厚票号博物馆

走进平遥古城
 

文庙

城墙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军事防御工事,平遥城墙历史悠久、保存完整。相传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当时是特别低矮的城垣,为了军事防御的需要,在明洪武三年(1370年)扩建,改筑为今日所见到的砖石城墙,而在明清两代500余年间,先后有26次修缮补建,所以至今保持着明清两代的城墙风貌。

走进平遥古城
 

五世同堂

走进平遥古城
 

五世同堂宅院

现存的平遥城墙,是我国现存完整的3座县城城墙之一,而其规模之宏大,建筑之完整又雄踞3城之冠,全长12.8华里。墙高10米左右,环城6座城门,南北各一,东西各二,并且6座城门,每座城门外都有一座瓮城,瓮城是建在大城外的一座小城,用于增强城池的防御能力,它共设里外两道门,从军事角度讲,当敌人攻进了瓮城的第一道门,但他们没有想到里面还有一道门,这样守城士兵便能居高临下,四面组成交叉射击网,给瓮城内敌人以致命的打击,成语“瓮中捉鳖”就是对瓮城功能最生动的描述。另外,城墙上的垛口和眺望孔为射击和监视来犯之敌所用,环城有3000垛口,72敌楼,整座城墙垛堞绵延,楼橹耸峙。

市楼位于古城中心,横跨于南大街北段街心,贯通南北。市楼东南脚下有水井一眼,世传“井内水色如金”,故又名“金井楼”。

平遥县署座落于古城中心,始建于北魏,定型于元明清,保存下来最早的建筑在元至正六年(1346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整座衙署坐北朝南,呈轴对称布局,南北轴线长200余米 ,东西宽100余米,占地26000余平方米。

走进平遥古城
 

平遥县署

平遥城为县治所在地,设官莅事,必有常所。县衙遵循封建礼制,左文右武,前朝后寝,左文右武,中轴线上有六进院落,由外至内依次为:大门、大堂、宅门、二堂、内宅和大仙楼,大堂又叫“亲民堂”,内宅又叫“勤慎堂”。 大堂前东西厢各11间,为吏、户、礼、兵、刑、工房。大堂两旁设赞政厅、銮驾库各3间,宅内各层均有东西厢房。东侧线上由北至南有花厅、常平仓、赞侯庙、土地祠,常平仓又叫钱粮厅;西侧线由南至北有:牢狱、公廨房(遗址)、十王庙、洪善驿、督捕厅等。除少数元代建筑外,大部分为明万历年间修建。整个建筑群主从有序,错落有致,结构合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明清时期,共有149任知县在这里为官。中国历代以来,土地、赋役、户籍、诉讼等国家的政务,最终依托于地方来处理。因此,作为基层行政机构的县衙,无疑是古代中央集权制的缩影。

县衙内的建筑沿中轴线一字排开,东西厢设六部房,院中还有钟楼、土地祠、粮厅、重狱、女狱、轻狱、阎王殿等诸多建筑。

衙门东侧置一大鼓,为“登闻鼓”,俗称“喊冤大鼓”,是供百姓申诉冤屈的,知县听到鼓声立即传唤击鼓人,上堂受理。

穿过大门,就进入县衙的第一进院落,可看到东西各有窑洞六间,取六六大顺之意,这就是赋役房,为明万历年间的建筑,是收取赋税钱粮的场所。

县衙的第二道门——仪门,顾名思义,即“礼仪之门”。仪门通常是关闭不开的,只有在知县上任、迎接贵宾、举行重大庆典活动的时候才会打开。在中国,封建礼制讲究东尊西卑,故两侧角门,东角门称“人门”,供知县平常出入,西角门称“鬼门”,通常也是关闭不开的,只有在提审人犯,押解死囚赴刑才打开。

进入仪门,到了县衙的第二进院落“六部房”,中央称“六部”,地方称“六房”,六房对称设置,清一色的青砖灰瓦,六檩硬山前廊式。衙役分为三班衙役,指快班、壮班、早班。

平遥为“晋商”重要发源地之一,明清时期,晋商的势力不仅继续称雄江北,而且伸展到了江南。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创建于道光四年(1824年),百年沧桑,业绩辉煌,执全国金融之牛耳,分号遍布全国30余座城市、商埠重镇,远及欧美、东南亚等国,以“汇通天下”著称于世。

走进平遥古城
 

日升昌

日升昌,坐落于“大清金融第一街”古城西大街的繁华地段。日升昌票号前身为“西裕成”颜料庄,财东李大全和掌柜雷履泰于清道光四年出资30万两银改营,是中国第一家专营存款、放款、汇兑业务的私人金融机构,以“汇通天下”著称于世。这是中国金融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日升昌”票号旧址坐南朝北,整个院落布局考究,格式别致,高墙、大院、深宅。庭院深深深几许,青砖灰瓦述不尽昔日的繁华。

日升昌,开中国民族银行业之先河,分号达35处之多,遍布全国大中城市、商埠重镇;年汇兑额白银100万两到3800万两,可谓“日利千金”,并一度操纵19世纪整个清王朝的经济命脉。

城隍庙始创于明初,是目前国内保存最完整的城隍庙之一,位于平遥城内城隍庙街中段,整个建筑群坐北朝南,总占地7302平方米,前后四进院落,轴线建筑牌楼、山门、戏楼、献殿、城隍殿、寝宫,层层叠进、风格迥异。 城隍庙总体布局既有寺庙建筑配置特色,又具官署建筑意趣,所谓“前朝后寝”的功能分区体现得十分鲜明。城隍庙附属建筑游廊、官厅、东西廊庑纵深相连,贯穿为一体,与高大、威严的主体建筑相配,构筑成严密、封闭的建筑体系。

走进平遥古城
 

城隍庙

临街庙门之外,是寺庙标志性建筑——高大的木结构牌楼,为四柱三门十一踩斗拱规制的歇山顶建筑。牌匾额书“城隍庙”三字。背面楷书“威灵百里”四大金字,配有青石狮和拴马柱,柱上题“善游此地心不惭,恶过吾门胆自寒”,直接道出了城隍庙宗教文化的主题。山门廊下正墙书“善恶报应”四个硕大楷书,增加了森严肃穆的气氛。

清虚观是平遥古城内最大的一座道观。它始建于唐高宗显庆二年(657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占地面积6000多平方米,前后三进院落,中轴线上依法排列着:牌楼、过殿、龙虎殿、纯阳宫、三清殿最后还有玉皇阁。 现存建筑为元、明年间所建,全观共有10座建筑,其中龙虎殿、三清殿为元代修建,青龙、白虎塑像为元塑中少有的佳品。纯阳宫遗存近 30通宋、元、明、清碑碣。 清虚观的山门,也是正门。“山门”在道家的眼中象征的是“三界”,进入山门,即为跳出三界,不再受世俗的烦恼,可以专心致志地修炼了。清虚观的建筑布局是南北纵向,东西厢房各11间,并配有耳殿。

走进平遥古城
 

清虚观

平遥文庙位于县城内东南隅,始建于唐贞观初年,其大成殿为金大定三年(1163年)重建,文庙坐北向南,占地面积40580平方米,其建设选址、建筑风格、殿堂配置是儒家礼制思想在建筑上的集中反映。

镇国寺、双林寺与古城墙并称为平遥三宝。镇国寺位于平遥城东北12公里,该寺的万佛殿建于五代(10世纪),殿内的五代时期五代彩塑和元、明时期的壁画,具有很高的艺术和美学价值。双林寺位于平遥古城6公里的桥头村,建于北齐武平二年(571年),历代多有修葺,现在保存下来的多为明、清时期的古建筑。

平遥古城魅力依然,它展示了非同寻常的历史、文化、社会、经济和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在中国历史发展中扮演不可替代的角色。遥想当年,平遥古城,商号林立,车水马龙,财源滚滚,其富庶和繁华程度可见一斑。时光荏苒,岁月如痕,古城曾经辉煌已经烟消云散,我们只能在街头巷尾触摸历史的点点滴滴,揭开尘封已久的记忆,找回昔日的荣光。平遥的美,在于它的浑然天成古典之美。在这里,历史的厚重触手可及。

本文内容(包含图片或视频在内)系用户自行上传分享,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作品内容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鱼捕头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文章地址:https://www.yubutou.com/14090.html

(0)
网友投稿的头像网友投稿
上一篇 2023年4月10日 22:31:52
下一篇 2023年4月10日 22:32:53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17896001082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2718562165@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