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聊聊历史上天妒英才的五人:西汉名将霍去病,三国时期的孙策,北周武帝宇文邕,唐初四杰王勃,后周皇帝柴荣。
NO.1 西汉名将霍去病
一段言简意赅、信息量很大的对话“卫青:参见姐夫!汉武帝:姐夫请起!”
卫青娶了汉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所以汉武帝叫他姐夫;同样,卫青的姐姐卫子夫是汉武帝的皇后,所以他也要叫刘彻姐夫。霍去病身为卫青的外甥,年纪轻轻就过上了贵族生活,平时有机会接触到当今天子,并取得汉武帝的信任,成为近臣,这为后来的提拔重用埋下了伏笔。
霍去病自幼擅于骑射,会根据战场形势灵活运用兵法,这是他个人能力的强大。但背景资源也相当重要,试想霍去病没有卫青外甥、汉武帝近臣这样的关系,就是平民百姓家的小孩,从最基层的大头兵干起,想要十几、二十岁就脱颖而出,那是相当困难的。如果他生活在惠帝、文帝时期,西汉王朝还没有反击匈奴的实力,霍去病也没有机会功成名就。可以说霍去病的伟大,是个人能力与社会形势、背景资源相结合的产物。
十八岁那年,霍去病被封为校尉跟随大将军出征,卫青给了他八百壮士。霍去病第一次用兵就大获全胜,斩首、俘虏敌人两千多,包括匈奴相国、当户等高级官员,甚至还有大单于的叔父。由于功劳在全军中最高,汉武帝封他为冠军侯;元狩二年河西之战,霍去病两次出击,俘虏休屠王祭天金人,歼灭、受降匈奴八万余人,声望已与舅舅不相上下;元狩四年,参与漠北之战,汉军斩首匈奴七万多人,霍去病在狼居胥山祭天,在姑衍山祭地,自此匈奴远逃,漠南无王庭。卫青的门客、朋友为了自己的前途与钱途,纷纷离开了大将军,跳槽到霍去病那边去了。仅仅二十二岁,他就已经当上了大司马,成为汉朝军界的一号人物。
就是这样的战神,却在二十四岁那年不幸去世。汉武帝在茂陵为他修建高大的陵墓,封土做的像祁连山一样,以表彰他的赫赫战功,墓前还有著名的“马踏匈奴”石刻。至于霍去病的死因,《史记》、《汉书》都没有太多提及,只是简单地说他病逝了。到底什么病呢?有观点认为征战过程中饮用了不干净的水源,导致疾病缠身,最终医治无效;还有观点认为连年征战,高强度的工作搞垮了身体,积劳成疾而亡。比较阴暗的还有说汉武帝嫌霍去病、卫青功劳过大,对皇权不利,暗中害死了霍去病,对外宣称是病亡。
NO.2 三国时期的孙策
建安五年,江东之主孙策突然死去,年仅二十六岁,两人或成最大赢家。
第一个是正在官渡与袁绍对垒的曹操,孙策有率军北上,袭击许昌,迎接献帝的打算,如今身亡,免除了曹操的后顾之忧,而且论军事水平,继承人“孙十万”远远无法和孙策相提并论。这一点孙策也是知道的,他对孙权说领兵打仗,争夺天下,你不如我;选贤举能,保住江东,我不如你。第二个赢家非孙权莫属,江山是哥哥打下来的,现在老哥没了,十八岁的年纪白白得到了江东之地,好比天上掉馅饼了。要是再等个几十年,江东就由哥哥的儿子继承了。
最大的输家毫无疑问是孙策自己,刚刚夺取了豫章郡,统一了江东地区,正要秣兵厉马,出征北伐,大展宏图,却在此时一命呜呼,被许贡门客射死。创下了基业,却没有享受过几天,有了天赐良机,却无法抓住,白白便宜了弟弟。后来孙权登基,只给孙策封了个长沙桓王,死后也没有享受到太好的待遇。历史给孙策开的玩笑有点大,赐予他优秀的军事才能,没有给他太多的表现机会。当然这也与他自身也脱不了干系,自己要去丹徒山打猎,没有提前派人布置安保,给了不轨之徒行刺机会;骑得又是快马,脱离了护卫人员,使危险系数大幅提升。美国的巴顿将军也是在打猎途中遭遇意外,和孙策一样,真是跨越千年的巧合。
NO.3 北周武帝宇文邕
北周武帝宇文邕也是位雄心勃勃的人物,他十七岁登基,表面上不露声色,放任权臣把持朝政;暗地里积蓄实力,等待时机,终于除掉了宇文护,削弱了大冢宰的权力,做到了乾纲独断。为了增强国力,宇文邕发动了历史上第二次灭佛运动,拆毁几万所寺庙,勒令300多万僧侣还俗,将寺院占据的大量农田收归政府,此举为北周社会增加了劳动力与税收,使更多成年男子参与到实际生产,而不是烧香礼佛。他又广泛吸收汉族农民到军队中,扩充了兵源,引来了更多能战之士。与之相对的,东面的北齐在高家统治下越来越弱。建德六年,周武帝派兵出征,俘虏齐后主,使中国北方再度统一。
对宇文邕来说,剩下的对手分布在南北两侧,北面是强大的突厥人,南面是陈朝。只有打败了突厥,北方边关的形势才能稳定;只有灭亡了陈朝,才能实现永嘉之乱后全国的再次一统。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在宣政元年御驾亲征突厥的过程中,宇文邕的身体崩溃了,享年三十六岁。
继位的宇文赟不仅沉湎酒色,还非常短命,给了岳父杨坚可趁之机。周武帝驾崩仅仅三年,江山再次易主,隋文帝完成了北击突厥、统一华夏的终极目标。后人在评价宇文邕的历史功绩时,往往会加上一句:“为隋朝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假设周武帝泉下有知,看到这句话肯定会火冒三丈、老泪纵横,辛辛苦苦一辈子,换来的却是杨家的天下。隋文帝正是站在他的肩膀上,让中国结束分裂,被突厥人尊为“圣人可汗”。
NO.4 唐初四杰(王勃)
前段时间,南昌滕王阁景区再度推出背诵《滕王阁序》免门票的活动,许多网友得知后,还是默默买了门票,因为千古第一骈文不是那么容易背诵的。人们常说“一招吃遍天”,六小龄童除了八十年代的《西游记》,没有其他让人印象深刻的作品;提到王勃,人们想到的主要也就是《滕王阁序》了,其他文章不是说没有,但在知名度上远远不及。再加上王勃属于英年早逝,二十七岁就因渡海溺水,受惊悸而死。如果他再活三、四十年,社会阅历、人生感触增加了,会不会产生更加优秀的作品呢?
“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在作品中,王勃为自己没有发挥才能的平台而感到失望。在此之前,他已经遭受两次暴击。第一次是在长安,沛王李贤和英王李哲是一对鸡友,兄弟俩常常斗鸡取乐,王勃时任沛王府修撰,为了助兴,他写了篇《檄英王鸡》的文章给李哲下战书。唐高宗读过此文非常生气,认为这是在挑拨皇子间的关系,是想要重演当年玄武门的教训,下令将王勃赶出京城。第二次打击是王勃藏匿了一个叫曹达的官奴,后来怕走漏风声,又把官奴杀死。事情败露后,王勃父亲被贬往穷山恶水的交趾作县令,他本人也因为大赦才逃过一死。在南下探望父亲的过程中,王勃途经洪州,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滕王阁序》,没想到却因为意外结束了人生。
NO.5后周皇帝柴荣
周世宗柴荣和北周武帝宇文邕真是难兄难弟,评价柴荣的改革措施、军事战绩,同样可以加一句话:“为北宋王朝结束五代十国的割据奠定了基础”,周世宗生前澄清吏治、兴修水利、限制佛教,使千疮百孔的北方社会得以稳定与恢复。他又参与高平之战、攻打后蜀之战、淮南之战、河北之战,打退了北汉军队的进攻,占领了秦、成、阶、凤四州及淮南之地,还有雄州、霸州等河北地区。可惜三十九岁英年早逝,仅在位六年。
柴荣死后,柴宗训只有几岁,根本无法扛起重任,殿前都点检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消灭后蜀、南唐、南汉等割据势力,完成了周世宗未竟的夙愿。宋神宗曾说柴荣是创业英主,如果上天再赐给他几十年的寿命,功业应该可以比肩汉高祖刘邦。那样的话,就没有他的祖先赵匡胤什么事了,也没有宋神宗本人什么事了,天下大概率还是柴家的。宇文邕宵衣旰食,便宜了亲家老杨;柴荣日夜操劳,便宜了信赖的同事老赵。知人知面不知心,皇帝生前靠演技,皇帝死后靠暴力。成者王侯败者寇,人们传颂更多的是隋文帝和宋太祖的大业,对于垫脚石的关注明显就要少了,尽管他们也很出色。
黄泉路上无老少,漫漫历史长河中,英年早逝的人物还有很多。撰写《过秦论》的贾谊,留下“黑云压城城欲摧”“天若有情天亦老”的诗鬼李贺,写下《再别康桥》的徐志摩,谱写《义勇军进行曲》的聂耳……哪一个人的过早离去使你最感到惋惜呢?
本文内容(包含图片或视频在内)系用户自行上传分享,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作品内容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鱼捕头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文章地址:https://www.yubutou.com/14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