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半生狂到被嫌弃,后半生因一幅画“摆烂出圈”:韩熙载的毁灭史!
到现在,不少人已经发现,《夜宴图》里藏着太多秘密与玄机。
首先,它的成画过程就是南唐后主李煜的一场心机试探。
其次,以“偷窥”的方式偷拍下南唐名臣韩熙载宴饮宾客的全过程。
多少人感叹这场宴会呈现出犬马声色的浮华,却少有人注意到韩熙载脸上的落寞。
杜文玉教授虽不是鉴画大师,却以韩熙载的夜宴图为切入点,一本《夜宴》既揭开名画迷题,更重要的,是为我们展开五代十国恢宏的历史画卷。
读懂了《夜宴》,你就会明白韩熙载《夜宴图》浮华背后的苍凉。
“若江东以我为相,我当长驱以定中原。”
《夜宴》一书,要讲五代十国史,没有像编年体或者国别体一样分家诉说,而且以韩熙载为原点,串联起其他人物和历史故事。
这就很像《夜宴图》本身构图的思路,打破时间观念,将不同时间发生的战事和史实,抽丝剥茧地建构关系来诉说。
为什么要用韩熙载当线索?
一是画太出名,让人印象太深刻,定格了韩熙载的后半生。二是韩熙载的人生轨迹一度接近权力政要中心,他的情绪起伏很好地和南唐的兴衰结合在了一起。
韩熙载到底是何许人也?这里还是有必要介绍一下他。
韩熙载的祖先有个迁居的地方很耳熟,那就是昌黎。好巧不巧,“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就被人成为“韩昌黎”,为此,好事者总说韩愈跟韩熙载是一家的。
要说在五代十国这种乱世,风雨飘摇不定,好在。韩家家底厚,朝上三代全在政府里任高官要职,所以也经得起折腾。
韩熙载小时候读书根本没有受到影响,他甚至还是在嵩山上隐居读的,避开了喧嚣与战火,所以,价值观的形成都还是比较理想化。
到了大约二十岁,韩熙载学成下山,从此一边在实践中寻找真理,却也难免走上一条破碎的道路。
说起韩熙载的理想,当然是当宰相。
他在二十四岁科举高中,加上家族的积累,仕途应该会是一片平坦,不久以后,他就是政坛新秀。
可谁知,老天好像看到他的人生太过容易,随手就调高了难度。
不久后,他的父亲在一次内斗中丧命,为躲避株连整个家族,韩熙载不得不逃亡到南方的吴国。
途至汝阴,好友李谷正好在那里,终于有个人来倾诉最近的遭遇。
临别之际,二人举杯痛饮,互诉志向。
韩熙载对李谷说:“若江东以我为相,我当长驱以定中原。”
而李谷笑着回答:“若中原以我为相,下江南探囊中物耳。”
二人踌躇满志,大笑而散。
只是,没想到,这是两人最后一面。再见,两人真的站在不同的政治集团,成了对立面。
后来周世宗用李谷为相,采用其计谋夺取了南唐的淮南之地,而韩熙载在南唐始终没有拜过相。
纵有相才,难遇明主
这就很像,本来跟你差不多水平,也是差不多时间起步的同门,别人偏偏飞黄腾达,而你却越混越差。
不得不说,选择大于努力。
吴睿帝顺义六年(926)七月,韩熙载长途跋涉,终于到达了都城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
为了获得吴国的接纳,韩熙载先自荐,给吴睿帝杨溥上了一篇《行止状》,也就是一封简历。
韩熙载丝毫没有露出乞求别人接纳自己的意思,反而显得气势恢宏,诉说平生志向时更是高调地彰显自己的才华。
然而,这种自荐的方式偏偏没有得到当权者的赏识,他们知道韩熙载是个人才,可他狂妄不羁的模样,让人又不敢任用他。
最后,接纳是接纳了,但安排的都是闲职,只是在外州做个小官。
后来,就这样过了十年,到了昇元元年,李昇正是建国称帝,才把韩熙载从外州召回南唐,让他当了太子李璟的老师。
对于这个安排,韩熙载其实并不满意,他觉得李昇是“知我而不重用”,主要是因为自己出身于幕客之后。好家伙,又甩锅到自己家族身上。
实际上,韩熙载性格孤傲,不拘小节,在体制内的确显得格格不入,领导看了的确难以接受。
韩熙载当了太子老师后,教的也不是经国治世的方法,反而整天谈天说地、论文作诗,这倒是很对李璟的胃口,就是艺术上的交流,让后来成为中主的李璟对他还有些感情。
只是,要想成为一国之相,韩熙载好像使错了力气,走错了方向,不仅治国方案一直没能拿出来,多多少少扰乱了君主的心。
成事者,凡事太张扬,是种灾难。
真正有智慧的人,都懂得做事谦卑,处处低调。
收拾不了的烂摊子,是韩熙载摆烂的开始
韩熙载有多狂呢?
后主李煜纳小周后,在宫中大宴群臣,韩熙载却赋诗讽刺,好在李煜并没有责怪他。
后来有一次,后主李煜狩猎于青龙山,返回金陵后,亲自到大理寺复核关押的囚犯,多有赦免。
这本是皇帝的权力,就算觉得皇帝太过于仁慈,想提出劝谏也情有可原。
可韩熙载呢?直接上书,不客气地说,此事自有司法部门负责,你皇帝不该去管,管了放了人还放错了,还要罚钱三百万以充军费。
都到这个地步了,后主李煜也没有怪罪他。说他幸运也好,不然小命早就没有,世上哪还有《夜宴图》呢?
不过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李煜在心里就把韩熙载疏远了,跟他爹一样不再看重相信韩熙载。
就是这样张扬高调的韩熙载,让自己陷入到一个极其尴尬的边缘境地。
他们既想让韩熙载出谋划策,可生不逢时,当时的政治局面已经极其危险,救国策略大多数没什么实际用处。
等到韩熙载真正拿出了策略,君主和群臣却又怀疑他、质疑他,接着就是冷落、不采纳,说的话就像放屁一样。
保大十三年(955),后周大军进攻淮南,连败南唐军队。韩熙载就阻止过中主李璟任陈觉为监军使,认为陈觉志大才疏靠不住,李璟没听他的,结果,陈觉从中作梗,本来是想夺取对手朱元的兵权。
朱元本来也是气得想要自杀,后在门客的劝说下直接投奔了后周,致使南唐诸君全面崩溃。
这一次,韩熙载多少识破了天下政局里的关键,奈何他从前的行径,让中主李璟和后主李煜都不听他的建议。
到了最后,韩熙载一片赤诚之心也凉了个透彻。
所以,才有了这张流传千古的“偷拍图”,表面上莺歌燕舞、满耳笙歌,其实是韩熙载真情流露的彻底“摆烂”。
很多人分析画上的韩熙载,始终忧心忡忡、心事重重,就是旁观大势已去,已经无力回天。
或许,韩熙载此时也是借喧嚣热闹,来排解内心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苦闷罢了。
不仅是南唐处于濒临溃败的阶段,整个五代十国都处于极其动荡的状态。这也让韩熙载敏锐地感受到天下的局势,情绪由此焦虑。
杜文玉教授的这本《夜宴》,自始至终都在描写五代十国浮华背后的苍凉。
他不仅写南唐,而是从唐帝国的末日写起,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变革的细枝末节娓娓道来,历史小白读起来完全不费力。
所以,可以说以韩熙载为原点,把面铺开到整个夜宴的时代,就知道韩熙载心态,是跟着整个时代一起崩塌的。
结语
书的最后一部分是夜宴的参与者,以图为基础,写了韩熙载的关系网中的人,再到那场狂欢夜宴的在场人,都是韩熙载的朋辈。大都地位低下、多才多艺,有的博学多识,但都是淡泊名利、超然洒脱之辈。
收起《夜宴图》,韩熙载那晚的笙歌逐渐远去,留下的是他忧郁的面庞,还有时代兴衰的叹息。
合上杜文玉教授的《夜宴》,大梦一场,心中有了历史宏大的格局,还有历史车轮不息的轧轧声。
本文内容(包含图片或视频在内)系用户自行上传分享,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作品内容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鱼捕头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文章地址:https://www.yubutou.com/27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