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农业科学著作是什么书(附:氾胜之书诞生的意义及影响)

在我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农学家与史学家相比,数量寥若晨星。正因其人少,其成就也就愈显得珍贵。其中,山东人氾(fán)胜之便是佼佼者,这位西汉末年的农学家以现存最早的一部农学专著《氾胜之...

在我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农学家与史学家相比,数量寥若晨星。正因其人少,其成就也就愈显得珍贵。

其中,山东人氾(fán)胜之便是佼佼者,这位西汉末年的农学家以现存最早的一部农学专著《氾胜之书》而为后世铭记。《氾胜之书》总结了我国古代黄河流域劳动人民的农业生产经验,记述了耕作原则和作物栽培技术,对促进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image

史载,氾胜之,西汉氾水人也。史学界认定氾水治所在今山东曹县北。氾水是秦汉时的一支小河,久湮。经考,它是济水在济阳段分出来的一个支流,经今山东曹县西境庄寨镇、韩集镇及北境申楼乡、青岗集乡,流入定陶,与菏水合而为一。

氾胜之的祖先本姓凡,周桓王卿士凡伯之后,居河南辉县。战国后期,为避秦乱迁于氾水,故改姓氾。关于他的生卒年,仅知主要活动于公元前一世纪后半叶。其活动轨迹亦语焉不详,仅据《汉书·艺文志》等书记述,知其于成帝时为议郎,知农事,曾在三辅地区(今陕西关中平原)指导农业生产,并使该地区获得丰收,一些喜欢农业生产的人主动向他请教。

氾胜之入长安以前,在老家熟知农事。他把黄河下游一带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传播到黄河中上游地区,为促进华夏民族农业生产水平的全面提高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零星的史料记载中,氾胜之曾表彰一名佚名的卫尉:“卫尉前上蚕法,今上农法。民事人所忽略,卫尉懃之,忠国爱民之至。”可见他把推广先进农业科技,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到“忠国爱民”的高度。

image

氾胜之总结前人经验,加之自己三辅教田的实践,写成《氾胜之书》,分十八篇。这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专著,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农业科学著作。不仅在当时对农业生产具有指导和促进作用,也对以后的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氾胜之书》18篇在汉代影响较大,东汉郑玄注经时反复引用其内容。该书不仅提出耕作的总原理和具体耕作技术,还列举了十几种作物的栽培方法,奠定了中国传统农学作物栽培总论和各论的基础,其写作体例也成了中国传统综合性农书的重要范本。从《齐民要术》到《农桑辑要》《王祯农书》,再到《农政全书》《授时通考》莫不如此。唐贾公彦《周礼疏》也说:“汉时农书有数家,氾胜为上。”

在实践和书籍中,氾胜之都贯彻“谷帛实天下之命”的思想。他说:“神农之教,虽有石城汤池、带甲百万,而毫无粟者,弗能守也。夫谷帛实天下之命也。”他认为粮食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这种主张备荒的思想为后世所称道。

备荒思想的源头可追溯至远古时期,人们栽培农作物在解决温饱的同时,还想利用粮食的耐贮性解决冬季饥荒问题。战国初期李悝提出耕种“必杂五种,以备灾害”的主张,孟子也把“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作为政治理想和富民目标。

氾胜之在此基础上形成明确的备荒思想,还设计了具体备荒方案,把防备灾荒作为农户家庭管理的基本方针。氾胜之将大豆列为备荒作物,要求农户家庭根据人口多少确定大豆种植面积,每人以五亩为宜。他还认为稗草能忍受大水和干旱,是容易生长的作物,也可用于备荒。

本文内容(包含图片或视频在内)系用户自行上传分享,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作品内容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鱼捕头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文章地址:https://www.yubutou.com/30958.html

(0)
网友投稿的头像网友投稿
上一篇 2023年6月7日 17:35:56
下一篇 2023年6月7日 17:36:04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17896001082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2718562165@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