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大家应该都听过,说的是西周的周幽王自从得到美女褒姒以后,对她百般宠爱,可是褒姒就是不肯笑,幽王于是悬赏谁能引得褒姒一笑,赏金千两。
有个佞臣叫虢石父,想了个主意,提议用烽火台一试。
烽火本是古代敌寇侵犯时的紧急军事报警信号,虢石父说只要点燃烽火,各诸侯见了烽火,知道天子有难,一定会赶来救驾。等他们白跑白跑一趟过来以后,再打发他们回去,褒姒就一定会发笑。
昏庸的幽王果然依计行事,真的把褒姒逗笑了,但诸侯们知道自己被戏弄,都怀怨而回。
而且后面幽王为了讨褒姒欢心,还废了皇后申后和太子宜臼,立了褒姒的儿子伯服。
申后和宜臼去投奔了她父亲申伯。
申伯于是联合了犬戎,向镐京发动入侵,幽王再次点燃烽火求援,诸侯再也不肯相信,都没有来救援,最后国都被攻破,幽王自己也被杀死。
这个故事最早出自于司马迁的《史记——周本纪》,我们听完以后有的会觉得褒姒红颜祸水,有的会觉得幽王昏庸无道,可是大家有没有想过“烽火戏诸侯”在历史上真的发生过吗?
1.西周时期可是没有烽火的
目前从考古发现来看,我国关中地区年代最早的烽燧建造于西汉,没有其它考古发现证明西周时代的关中地区有过烽燧。
烽火台真正的使用普及,是在西汉时的汉匈战争中,一旦匈奴入侵,前方的烽燧可以及时预警并略微迟滞敌军;
长城边墙则能阻断匈奴小部队的袭扰与侦查,后方的屯兵要塞则根据烽燧、前哨提供的情报组织反击。
所以历史学家钱穆曾考证:“举烽传警,乃汉人备匈奴事耳”。所以西周时期是没有烽火的。
2.就算有烽火,也很难用于调戏
当时西周的诸侯国都在函谷关以东,距离都城镐京比较远,即便是距离最近的晋国,也有好几百公里的路程,按照当时的行军速度,没有十几二十天是肯定到不了的。
而且诸侯得到信号后要作大量的准备才能出征。首先是要征集人员,整治武器,然后准备粮草和辎重,进行誓师动员,前前后后的准备起码还得再耽误几天。
如果西周时真有烽火用于防备犬戎入侵,那么这样的设计只会贻误战机,估计设计者肯定是要被周幽王杀头的。
再说了,如果周幽王真的要逗褒姒笑,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幽王和褒姒在点燃烽火以后,苦苦地在骊山的烽火台上等了二十多天;
等到诸侯过来以后,褒姒的那个暴脾气早就炸了,哪里还会笑,肯定会把各诸侯痛骂一顿。
3.真实的历史到底是怎么样的?
比《史记》更早的战国晚期文献《吕氏春秋》对这一事件也有记录,不过幽王与诸侯约定的信号并不是烽火,而是击鼓;
一次犬戎来犯时,幽王通过鼓声向诸侯求援,诸侯来了以后,褒姒开心大笑,幽王后面为了逗褒姒笑,又反复击鼓让诸侯来,终于失去了他们的信任,最终在下一次犬戎来犯时身死国灭。
显然《吕氏春秋》的说法比《史记》更加可信,《史记》里的周幽王,为了逗褒姒笑,完全是有预谋的,这就有点有意抹黑周幽王和褒姒的意味了。
当然还有另一种说法,说“烽火戏诸侯”完全就是宜臼(也就是后来的周平王)抹黑父亲周幽王的阴谋。
因为按照古代“伯仲叔季”的排法,褒姒的儿子伯服应该是长子,也就是王位的法定继承人,宜臼为了夺取王位,所以才引狼入室,联合犬戎侵入镐京。
等自己成为王以后,为了让后人相信他继承王位的合法性,所以才让人编造出了“烽火戏诸侯”的谎言,把锅都甩到幽王和褒姒身上。
4.司马迁为什么明知有问题,还要这么写?
大家不要觉得《史记》是一部伟大的史书,里面记录的所有历史就都是准确无误的。
毕竟西周的年代久远,又缺少资料考证,难免需要司马迁自由发挥一下,而司马迁又不同于其他的史官,在写史时很喜欢把自己的观点和思想融合进去。
他这么写,应该是想把“烽火戏诸侯”这个故事作为一则道德寓言,来警示后世的统治者,千万不要因为沉迷美色而耽误了国家大事。
只是这么写,感觉未免对褒姒太不公平了,她本来就是一介女流,除了美色以外,哪里有左右当时政局的能力呢?
这也是古代男尊女卑的结果,在史书里留名的大多都是男性,女性除了色相以外,好像真的没有太多可以书写的地方了,这不免让人唏嘘啊!
本文内容(包含图片或视频在内)系用户自行上传分享,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作品内容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鱼捕头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文章地址:https://www.yubutou.com/32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