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天子·咏喇叭》原文及翻译

《朝天子·咏喇叭》的语言风格很明快,句中的“小”和“大”互为反村,给人的印象极其鲜明,是对宦官的嘲讽和蔑视,表达效果十分突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朝天子·咏喇叭》原文及翻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朝...

《朝天子·咏喇叭》原文及翻译赏析

《朝天子·咏喇叭》的语言风格很明快,句中的“小”和“大”互为反村,给人的印象极其鲜明,是对宦官的嘲讽和蔑视,表达效果十分突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朝天子·咏喇叭》原文及翻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朝天子·咏喇叭》原文及翻译

《朝天子·咏喇叭》原文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唢呐 一作:锁呐;声价 一作:身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朝天子·咏喇叭》翻译

喇叭和唢呐,吹的曲子虽短,声音却很响亮。官船来往频繁如乱糟糟的麻,全凭借你抬高名誉地位。

军队听了军队发愁,百姓听了百姓害怕。哪里会去辨别什么真和假?

眼看着使有的人家倾家荡产,使有的人家元气大伤,直吹得水流干鹅飞跑,家破人亡啊!

《朝天子·咏喇叭》注释

1.朝天子:曲牌名。

2.喇叭:铜制管乐器,上细下粗,最下端的口部向四周扩张,可以扩大声音。

3.唢呐:写作“锁呐”,管乐器,管身正面有七孔,背面一孔。前接一个喇叭形扩声器。民乐中常用。

4.曲儿小:(吹的)曲子很短。腔儿大:(吹出的)声音很响。曲儿小腔儿大是喇叭、唢呐的特征。本事很小、官腔十足是宦官的特征。

5.官船:官府衙门的船只。乱如麻:形容来往频繁,出现次数很多。

6.仗:倚仗,凭借。你:指喇叭、唢呐。抬:抬高。声价:指名誉地位。(宦官装腔作势,声价全靠喇叭来抬。而喇叭其所以能抬声价,又因为它传出的是皇帝的旨意。矛头所指,更深一层。也暗示其狐假虎威的嘴脸。)

7.军:指军队。愁:发愁。因受搅扰而怨忿。旧时皇帝为了加强对军队统帅的控制,常派宦官监军,以牵制军队长官的行动,十分讨厌。

8.哪里:同“那里”。辨:分辨、分别。甚么:同“什么”,疑问代词。共:和。

9.眼见的:眼看着。吹翻了这家:意思是使有的人家倾家荡产。

10.吹伤了那家:使有的人家元气大伤。

11.水尽鹅飞罢:水干了,鹅也飞光了。比喻民穷财尽,家破人亡。这是宦官害民的严重后果。水尽鹅飞,“官船”就不能长久来往,这也是对最高统治者的警告,比喻家破人亡。

《朝天子·咏喇叭》作者简介

王磐(约1470年~1530年)称为南曲之冠。明代散曲作家、画家,亦通医学。字鸿渐,江苏高邮人。少时薄科举,不应试,一生没有作过官,尽情放纵于山水诗画之间,筑楼于城西,终日与文人雅士歌吹吟咏,因自号“西楼”。所作散曲,题材广泛。正德间,宦官当权,船到高邮,辄吹喇叭,骚扰民间,作《朝天子·咏喇叭》一首以讽。著有《王西楼乐府》、《王西楼先生乐府》、《野菜谱》、《西楼律诗》。

《朝天子·咏喇叭》作品赏析

这首散曲开头就妙。作者起笔便写题目上的“喇叭”二字,并不迁回其辞。这样的处理,与全曲平直明快的语言风格,畅快淋漓的抒情方式,短小的文学载体是非常协调和适宜的。即使作者并不打算重墨描写“喇叭”,但“曲儿小腔儿大”这句直接的描写却是不可少的。不然,内容与题目的血脉就显得不连贯,全曲将为之逊色。实际上这句是明写喇叭,而暗写宦官。宦官下去掠夺,总以喇叭相伴,所以作者就借喇叭来指宦官了。“曲儿小腔儿大”,写宦官集团小人得志气焰十分嚣张的情状,生动传神。“曲儿小”,暗示宦官乃宫中奴仆,本没有参政的资格,也可理解为其所作所为完完全全是小人行径。“腔儿大”,指宦官很不正常地占据要津后的.得意忘形,耀武扬威。曲儿小腔儿大是喇叭、唢呐的特征。本事很小、官腔十足是宦官的特征。句中的“小”和“大”互为反村,给人的印象极其鲜明,是对宦官的嘲讽和蔑视,表达效果十分突出。

接着作者便把这概括性的描写转人具体的刻画。河面上尽是“官船”。它们来来往往,交错如织,行色匆匆,一片混乱的景象。这里作者没有明说船上所载何物,来自何方,又运往何地,但对照下文可以想见,船上所载,不外乎党抢夺来的民脂民膏,珍奇好玩,乡间佳丽,是用来满足统治阶级骄奢淫侈的生活要求的。如此针线暗穿,不着痕迹,又前后照应,让读者自己去领悟的写法,不仅使结构绾合得很紧,而且还给人充分联想的余地,这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乱”字大可玩味,由它可知“官船”非常多,望去河上都是,因而劳动人民受到的剥削十分惨重也就可以想见了。“官船”来往得也很忙乱,以宦官为首的阉党在对劳动人民巧取豪夺时,为着各自的利益暗中进行着一场竞争,生怕自己捞取的少,落在了别人后面,而置人民的命运和国家的前途于不顾。这个“乱”字含义丰富,深层次地揭露了阉党乱法乱改,乱民乱国的罪恶。作者在短短的一首小曲里不可能全方位地展示社会现实,所以在这里只选取了河上的一个场景。凭着作者的才力,把这场景真实而艺术地绘成了一幅河上群丑图,作为整个社会小小的缩影。

历史证明,封建社会的中国百姓,总是怕官的,能忍则忍。但当被逼进绝路时,就会像火山爆发一样,惊天动地地造起反来,将旧世界炸个粉碎。阉党既要加重对人民敲骨吸髓的剥削,又想避免火山爆发而危及他们的地位和利益,于是就装腔作势,借以吓人。“全仗你抬身价”,这充满嘲讽意味的句子,尖锐地指出阉宦在官船上设喇叭,是为了拾高自己的身价,向人民示威,用以掩盖其内心的恐惧。作者洞察了反动派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及其色严内荏的阶级实质,写得入木三分,令人击节称快。

作者目光敏锐,思想深邃,笔力雄健,擅长透视和再现人物微炒的心理。再如,“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这两句上承“曲儿小”一句而来,是互文,即军民听了喇叭都又愁又怕,是写统治集团在精神上给军民造成的巨大压力和痛苦。听到喇叭就愁得要死,怕得要命,军民的反应如此敏感而强烈,因为在他们身边发生过许许多多家庭被喇喇“吹伤”“吹翻”的悲惨事件,使他们的心一直还在震颤。喇叭一响,如狼似虎的宦官和贪官污史又要到了,他们就会深深不安起来,为无以敷衍越来越贪的勒索和举家无衣无食而发愁,为家破人亡的命运趋势而心惊肉跳。作者从听觉上写军民的感受,又用排偶的句式加强它,成功地从侧面反映了阉党对劳动人民压迫和剥削的程度。

“愁”和“怕”并不等于麻木。“那里去辨甚么真共假”,说明老百姓经过长期的观察和思考,对所承受的压迫和剥削早有深刻的认识,清醒地知道,在紧重的负担中,有朝廷规定的,也有贪官私设和层层加码的;有皇帝下诏采办的,也有宦官或地方官吏私行索取以及这两股恶势力合伙经营的。虽则政出多门,却都堂而皇之地借用朝廷的名义。情况扑朔迷离,局外人难以分得清其中的真真假假。其实,也无须去分辨。因为不论来自何方的剥削,都是用无数人的生命财产去满足极少数人的腐朽生活的需求,给劳苦大众带来的都只能是灾难,同样的不合理。

写到这里,作者把笔锋一转,由听觉移到了视觉。“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写劳动人民在阉党的喇叭声中纷纷家破人亡。这决不是小说家言,而是“眼见”的血淋淋的事实。“这家”“那家”不是十家八家,而是千家万家。这句采用排偶形式一气呵成,给人那家伤了这家翻了紧紧相承目不暇接之感。这惨象,“军”和“民”都“眼见”了,感到自己正面临着被“吹翻”“吹伤”的可能,所以听到喇叭就极度地优伤和恐惧。真是苛政猛于虎。“这”“那”本属虚指代词,但在这里给读者的艺术体验却是实在而形象的,好像作者指点着把身边相继破散的家庭的真名实姓一一列举给读者听。看似平淡的句子,实际上奇妙得很。

惨象已不忍睹,但丧失了人性的阉党,决不会良心发现,只能是虎口张得越来越大,喇叭吹得越来越响。那势头,非要把天下的百姓吃个精光,只剩下一片白地才肯罢休。“只吹得水尽鹅飞罢”,就这样非常形象地预示了剥削将愈来愈重的发展趋势,揭露了腐朽的统治阶级贪婪残忍的本质,同时也暗示了明王朝将因此而灭亡的必然命运。

这首散曲风格朴实无华。它语言通俗,余味绵绵,不失于肤浅;行文严整,而有波澜,不失于单调;尖锐辛辣,而能精细,不失于粗豪:很有个人特色。另外,作者站在劳动人民的立场上,利用劳动人民创造的文学体裁,通过劳动人民赋于曲的本色语言,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疾苦,使这首曲子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人民性。这决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真情实感在艺术上的必然体现。

本文内容(包含图片或视频在内)系用户自行上传分享,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作品内容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鱼捕头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文章地址:https://www.yubutou.com/6726.html

(0)
网友投稿的头像网友投稿
上一篇 2023年3月20日 22:39:26
下一篇 2023年3月20日 22:39:33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17896001082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2718562165@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节假日休息